梦云:小邮票成就大事业
集邮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爱好者。
但真正把集邮做成自己的事业。
并取得斐然成绩的人却较为鲜见。德州市集邮协会的副会长梦云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初。
集邮只是他的小爱好。
但经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和经营。
他不但成就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集邮事业。
还多次获得这一行业的全国性奖励。机缘巧合。
爱上集邮梦云先生开始集邮。
是从1968年他上初中时的一个机缘开始的。那时他所就读的德州工读中学(现德州市第三中学)经常会迎来一批批的军宣队和工宣队。
“父亲是军人出身。
所以我非常崇拜军人。
每次都积极地和军宣队的人接触。有一次。
一位姓栾的军人。
临走时送给我两枚邮票。
这成了我最早的收藏。”梦云说。
这两枚邮票让他如获至宝。
从此他对集邮产生了兴趣。“那时父亲的单位上经常会有各种信件到来。
我就主动帮着那些叔叔阿姨们分发信件。
然后向他们索要信封或信上的邮票。”就这样。
梦云手中渐渐积攒起了各种各样的花花绿绿的邮票。1971年。
初中毕业的梦云参加了工作。
成为一名普通的工人。
手中有了一些积蓄。由于一开始积蓄不多。
他仍以到处收集旧邮票为主。
但也渐渐开始购买新邮票。随着手中邮票数量逐渐增多。
他对集邮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并开始购买有关集邮的杂志和书籍;甚至在同事到外地出差时。
他还托人帮忙买一些当时在德州买不到的集邮书籍和杂志。经人指导。
学会鉴赏梦云说。
在“文革”时期。
集邮是不允许的。
所有的集邮活动都是“地下”进行的。粉碎“四人帮”以后。
民间的集邮活动渐渐活跃起来。
他也慢慢地接触到很多集邮爱好者。
包括一些行家。这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仅仅收藏邮票了。
在“邮友”的帮助和行家的指导之下。
他开始学着欣赏邮票、研究邮票。
并开始探寻邮票背后的历史故事、人情风俗等内容。“比如。
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邮票。
我就会去查资料。
看看它多高。
多粗。
碑文写的是什么。这既是一种乐趣。
又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梦云说。1980年前后。
他渐渐发现。
中国邮票的素材相对较少。
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
于是。
他开始想办法收集外国邮票。到商店买。
找留学生要……他想尽千方百计去找自己心仪的邮票。
然后一边研究邮票背后的故事。
一边进行分类。潜心钻研。
成就斐然1983年5月。
山东省集邮协会成立。这极大地鼓舞了梦云。
他觉得。
德州也该有集邮协会。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
他给邮局的领导写了一封信。
希望德州能够成立集邮协会、邮票公司等相关组织。这封信受到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梦云很快就应邀参与了筹建德州地区集邮协会的工作。
并成为六个筹备组成员之一。
兼任筹委会副主任。这时的他仍未停止对这一爱好的学习与探索。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只是一名初中毕业生的梦云开始在工厂里自学、考学。
最终获得了大专学历。为了便于研究外国邮票。
他还在工作之余报名参加了培训班补习英语。从1986年开始。
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集邮。他用了三年的时间专门研究邮票。
三年研究邮戳。
又用了三年研究明信片。
三年研究各种信封……这种集中研究使他获益很大。功夫不负有心人。
梦云开始在各种集邮组织担任重要职务。
先后任德州地区集邮协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集邮协会二至六届代表大会代表。
山东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齐鲁邮研会、大众邮研会、苏邮研究会、文献集邮研究会、极地集邮研究会会员。他的很多集邮作品、邮集在市里、省里。
甚至全国获奖。
多篇论文获省、市、国家级奖项。2007年在机关单位内退后。
梦云先生担任了德州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市邮协会刊《德州邮讯》执行主编。
开始专职从事集邮协会工作。正如他自己所说。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了事业。
邮票回收
http://www.52y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