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助我“信天邮”
信息化时代。
如果还固步自封于网络之外。
那可就不是一个现代的集邮人了。
我认为。这不。
自从恋上互联网。
我的身份就经历了三步走:先老老实实从“菜鸟”做起。
以浏览各大集邮论坛为主。
阅读信息。
下载资料留存。后来想升级做“大虾”了。
就从在中国集邮信息网论坛注册开始。
先后在专题、快乐、941等集邮论坛注册。
这下既能回复帖子。
也可发布些主题帖。
更结交了许多网络邮友。再后来。
想做网络集邮的“博主”了。
于2009年2月3日晚开通了自己的新浪博客。
为方便朋友们联系。
名称很直朴――就叫“李大友的博客”。打开博客。
扬州民歌《好一朵茉莉花》的旋律激昂响起。
代表我欢迎志同道合的你。传统集邮手段没有丢。
网络集邮手段助力推。
感觉到网络集邮好处真的多多。
概括为“三乐”。一乐:晒宝寻宝偷着乐。一开始。
为吸引人气。
走别人走过的路。
以晒宝为主。
力争召来较多的过路客。结合主集专题tp片。
依托单位的扫描仪等设备。
在一些论坛、博客上逐一展示了每套片的原地首日实寄片。
附上当初的发行公告。
制成了电子版tp片发行台帐。累计展示了至今发行的全部37套片。期间。
还有选择地展示了20余套特片的设计者签名片。你还别说。
图文并茂的展示还是引来了不少的粉丝。6000多次的博客点击浏览量就是最好的证明。晒宝同时。
与邮友间进行了交流。
询问一些感兴趣的邮品。
如中国节气类戳品等。淘宝网曾经搜索过。
不成体系。
你一枚他一枚的。
购买不是特别方便。结果在一位博友的文章中发现了端倪。
通过与他数次交联。
成本价从他处购得了湖南津市2007年至2008年发行的二十四节气联体纪念戳品。他作为一名邮戳设计者。
还不厌其烦地根据我的要求。
在每枚片上签名留念。这真是“网络寻宝幸福多”。
通过寻寻觅觅。
在过程中体会到不断的邮乐。这不正是我辈梦寐以求的吗? 二乐:天南海北增友谊。网络的便捷。
消除了时空的隔阂。登录论坛或博客。
自己可将所思所感、所作所为随时整理。
发布。
与天南海北的邮友交流。一些人虽然与我相隔数千里。
却志同道合。
成了铁杆朋友。起初。
通过留言、发纸条等方式。
与邮友实时交流集邮中遇到的一些现象。
讨论首日封的精确原地办理。
剖析封片的真假及价值。通过新浪博客在线聊天板块、淘宝旺旺在线聊天系统等。
随时均可与好友进行聊天。
通过求同存异的交流。
结识了一批固定互寄的邮友。
交到了一批相互帮助的同志。
感觉真是好极了。今年《唐诗三百首》(一)邮票即将发行。
就有首发式举办地之一安徽马鞍山的贾大姐寄宣传戳来。
再联系。
定下请她代办原地邮品。
成本价。
到哪儿去找呀。用她的话说:“帮邮友做事。
难得的。
就为一乐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搜寻。
居然在网上发现了数位tp片设计者的博客。
主动对接。
说明来意后。
居然不费分文。
求到了他们的亲笔签名片。这在以前。
几乎是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事。
现在。
通过鼠标轻点。
就能较短时间内实现了。
你说网络神不。
好不?三乐:每时每刻长邮识。网络的最大的好处。
我认为是不受时空限制。
随时随地均能读到集邮名家、专家、邮谜撰写的邮文。
而且是免费的。这些文章。
或研究高深的集邮理论。
或阐述某一方面如邮票、封片戳等收集心得。
或畅谈地方丰富的邮品。
或记述开发设计邮品心得等。
琳琅满目。
目不瑕接。你看。
集邮名家。
如厦门的郑启五、兰州的赖景耀等。
地方集邮协会负责人。
如上海的李祥华、常州的沙正华、邢台的杨文忠等。
网上均有博客。他们的博文。
需深读。开辟专业网站或集邮博客较多的还是普通邮人。
各省市都有。
尤其以集邮氛围浓厚的东部沿海地区较多。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等省市居多。
图文并茂的邮文。
或短或长。
或叙或议。
评新邮、晒宝贝、介绍游邮经历等。
可浅尝。高兴时。
就关注的某篇邮文。
发个短评。
赢得主人回头看;寂寞时。
随手打开一好友博客。
一目十行。
赏邮品景。
不亦快哉?随着时代的进步。
互联网络将更加普及、更加发达。微博的出现就是一个里程碑。愿普天下邮人借助网络。
均能实现工作、集邮双丰收!
邮票回收
http://www.52yb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