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回收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 场A1093包房
手 机:15210093958 汪先生
QQ:2586199133
邮箱:2586199133@qq.com
网址:http://www.58ybk.com
今年9月份,一批极具价值的沈阳早期度量衡藏品将被送往澳门进行展览。这批度量衡藏品由沈阳市青年收藏家协会会长杨光提供。据了解,这也是内地收藏家首次在澳门举办私人藏品的展览。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物体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统称。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日常我们所见的尺、秤等都属于度量衡的一种。
因为地域和国情不同,度量衡计量统计方式也有不同,所以度量衡往往还是一个地区当时经济发展的一种记录。
收藏度量衡已有近20年
据41岁的杨光介绍,小时候自己就很喜欢收藏邮票、钱币等等。从大学时期,他开始度量衡的收藏,到现在已经有近20个年头。
近日,记者在收藏家杨光的办公室中看到了他的藏品。这些度量衡藏品当中,既有高达1米的五斗,也有小拇指甲大的小戥子。所谓小戥子,就是用来称贵重金属和药材的秤,五斗则是古代称粮食的器具。
据41岁的杨光介绍,小时候自己就很喜欢收藏邮票、钱币等等。从大学时期,他开始度量衡的收藏,到现在已经有近20个年头。
如今,他收藏的度量衡有1000多件,年代跨越明清时期到上世纪40年代,而他的度量衡藏品当中,尤其以伪满时期(1932年-1945年)东北地区的度量衡藏品居多。
之所以对这个时期的度量衡感兴趣,杨光解释,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后,先后开办了满洲计器株式会社和满洲计器股份有限公司,在1937年8月12日还颁布了《度量衡》法。而那个时期生产的度量衡器作为一种经济掠夺工具,恰恰能够证明当时日军侵华机构的系统化、规范化及其长期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沈阳人,杨光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收藏见证那段屈辱历史。
据杨光介绍,此次去澳门展览是受澳门大学邀请,来往费用将由澳门大学负责。“澳门大学一直对文博方面都非常重视,该校图书馆馆长计划在校园搬迁之前搞一次文物展览,我的包括度量衡在内的系列藏品将作为该校搬迁前的压轴展,对澳门公众进行公益性展出。 ”
杨光透露,该项展览预计在今年9月18日举行,因为大部分度量衡藏品都有两套,所以在9月18日当天,还将同时在澳门和沈阳两地进行同步联席展览。
30元买个伪满时期的秤砣
杨光一有空儿,就会去图书馆、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度量衡的历史。杨光发现,度量衡不仅对它所处时代经济的研究极具价值,还很有文化内涵,充满故事。
杨光是在大学时期开始收藏度量衡的。“当时我在大学读摄影,有一次去北京一个文物市场转悠,发现一个伪满时期的秤砣,上面刻有"MH"的字母,当时就是一种艺术嗅觉吧,觉得这个东西很有价值,当时以3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 ”
此后,杨光一有空儿,就会去图书馆、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度量衡的历史。杨光发现,度量衡不仅对它所处时代经济的研究极具价值,还很有文化内涵,充满故事。“人们常说权衡利弊,可你知道在度量衡当中,什么是权,什么是衡吗?其实,权指的是秤砣,衡指的是秤杆。民间老百姓还把度量衡称之为"公道佬",买卖双方,你也别说给你少了,他也别说多了,咱找公道佬去,指的就是这个。 ”说起度量衡的故事,杨光津津乐道。
很多人因为搞收藏发家了,可杨光却为了收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1971年出生的他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高才生,拥有硕士学位,还是政府官员。
杨光头上还有众多令人羡慕的头衔,他是沈阳市青年收藏家协会会长、沈阳市青年联合会常委、省青年联合会委员、省军区某部少校军衔、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学协会艺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专家委员、中国计量史学会副会长、日本计量史学会专家会员, 民建沈河区委常委、2012年度沈阳市杰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据了解,日本计量史学会专家会员当中,仅有4位中国专家,其中就有一名是杨光。此外,杨光还是辽宁大学、沈阳大学、青岛大学、杭州计量学院、辽宁美术职业学院等5所大学的客座教授。
按常理说,顶着这么光辉头衔的杨光,应该生活的很惬意很滋润,可是就为了搞收藏,不仅他把全部的积蓄花光了,女朋友还和他分道扬镳,至今他仍住在仅有27平米的房子中。
近20年的收藏生涯,杨光花费了数十万元,有朋友甚至说他,把娶媳妇的钱都花掉了。
因为收藏度量衡,即将谈婚论嫁的女朋友跟他分手了。有一回,杨光曾带着女朋友去上海玩,在上海商城杨光看到了一件民国时期的象牙尺,爱不释手,当时女朋友说了一句玩笑话:“喜欢买你就买呗。 ”杨光信以为真,立即花了6000多元钱将这把象牙尺买下,却没给女朋友买她喜欢的东西。回来没多久,女朋友提出了分手,女朋友给他解释,其实当时只是在试探杨光而已,没想到,杨光真的不顾及她的感受。
还有一年冬天,杨光在抚顺偶遇一个重达200多斤的秤权,花了上千元钱与卖家达成交易之后,如何将它运回沈阳成了麻烦事儿。为了省钱,杨光坐长途车,愣是用两只手将它托回家,因为没有带手套,到了沈阳家中,杨光的整个右臂已经全麻木了。
如今,杨光藏品不仅有度量衡,还有熨斗、啤酒系列等等,他的藏品已经发展到三大门类十多个系列,多达万余件,跨越历史数千年。
因为收藏的内容越来越多,他27平的小家已经远远放不下这些东西,只能向亲戚朋友借地方。如今在他母亲、哥哥、姐姐的家中,都有他的藏品,另外他还向做生意的朋友借用了两间办公室,放置他的藏品。
而在杨光27平米的房子里,地上摆满了他的老物件。甚至从门口走到床边,都要“跃”过去。多年的相处,杨光早已经和这些老物件培养出感情。就是半夜上次厕所,杨光都要和它们对对话。“我的这些东西当中,还有打酒用的老"提流",有个大提流,我叫它老爷爷,有时我就会跟它说,你就是老爷爷,得给它们做样子。 ”
搞收藏还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在家里时,杨光除了收拾打理他的老物件,为它们拂尘清洗,就是阅读大量历史文物方面的书籍。
如何保护是难题
杨光说,这些老物件跟人一样,还经常需要开开窗透透气,经常挪挪窝换换位,但即使这样,由于屋子漏雨等原因,还是有大量藏品损毁了。
不过多年的收藏经历,让杨光越发感觉到私人收藏家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对这些文物的收藏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这些金属以及木质的藏品对收藏环境要求非常高。如今,在杨光每一个收藏间内,都要至少放置一台温度计和湿度计。一旦温度或湿度不达标,这些金属器皿的表面就会上锈、木质的东西还会变形、卡尺上的刻度就会模糊。
杨光说,这些老物件跟人一样,还经常需要开开窗透透气,经常挪挪窝换换位,但即使这样,由于屋子漏雨等原因,还是有大量藏品损毁了。
因为长年和这些满是灰尘的老物件打交道,杨光还患上了慢性咽炎。“因为身体原因,和个人的保存能力有限,我都不能再继续维持下去。 ”杨光遗憾地说,去年,他手里的800多件钢、铁制的文物因为保存不善而彻底损坏了。
虽然如今这些藏品的价值已经远远不止于当初他购买时的花费,还曾经有日本一家博物馆向他投来橄榄枝,南方一家企业甚至以高十倍的价格想购买杨光的度量衡,却被杨光拒绝了。
“因为是咱东北的东西,我当然最希望留在沈阳,其次是要把它们留在东北,而且最好是正规的文物保护部门。 ”
多年来,杨光陆续向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张氏帅府博物馆、北京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捐赠国家二级文物近百件,而这些文物总值即使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也是相当巨大的。
据杨光透露,不久前,他已经与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达成意向,在澳门展览之后,他将把自己的一批文物捐献给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而澳门展览也将成为他所有藏品展览的最后一站。 记者 吴双杨光给记者展示上世纪30年代沈阳产的架盘秤,上有“奉天”字样。 记者 吴双摄上世纪30年代的六折尺。 记者 吴双摄
邮票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