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回收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 场A1093包房
手 机:15210093958 汪先生
QQ:2586199133
邮箱:2586199133@qq.com
网址:http://www.58ybk.com
所有这些,是这四位作者完全自费做成的,而这其中的汗水,却鲜为人知
《圆梦2010上海世博会珍藏》其中两位作者:潘金星(左一)和王华新
王华新和他的两本世博著作
东方网记者蒋泽4月日报道:一位年近70的集邮爱好者、一位曾经的世博志愿者、再加两个年轻人,王华新、潘金星、刘晓东、刘法亮4位本无交集、年龄跨度近40岁的“忘年交”,因为2010年世博会而走在了一起他们耗费了一年多的心血,终于在去年11月,拿出了一本被誉为“世博会大辞典”的大部头《圆梦2010年上海世博会珍藏》
400天辛劳 终于做成“一本上海世博会的大辞典”
这是一本大十六开、彩色精装、528页的世博会“辞典”5个主题馆、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馆,190个国家馆,56个国际组织,18个企业馆,80个案例馆和展区内各项服务设施,大到世博轴,小到饮水机,几乎没有任何遗漏从这里,可以看到四个人辛苦收集的内容,2300张照片、1500枚各式邮票、802枚徽章、780个各馆章戳、106枚火花、100张彩票、126种公家卡和30枚历届世博会奖章、纪念章,甚至还包括世博会各种各样的门票,全部被收集到这本书里,与类似的官方书籍中记录的东西,只多不少难怪有评论称赞这是“一本上海世博会的大辞典记者仅知道,为了这本书,68岁的王新华自己先后进入世博园30余次,一次就是一整天,排队、拍摄照片,两大本活页簿里,夹满了盖有各馆章戳和工作人员签字的原稿世博会结束之后,四个人总共拍了5万张的照片,而仅仅从这些照片里筛选出2300张来,就用了他们四个人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相比之下,7次重大修改、7000多张彩稿已经不值一提刘法亮为了这本书,一再推迟了自己的婚期,其余三个人也为这本书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即便如此,书的出版也一推再推,从预想的世博会开幕一周年出版,直到世博会闭幕一周年都过去了半个月,这本书才终于出现在大家面前
王华新:用小邮票做世博大文章
王华新,可以说是四个人当中的灵魂这本书处处都体现了他的痕迹:“用小邮票,做世博大文章”他是一名痴迷的集邮爱好者,从8岁开始至今,已经集邮整整60年1987年开始,他开始参加全国性的集邮展览,并先后获铜奖、镀银奖、两次银奖、两次大银奖和一次镀金奖
他不只满足于单纯的收集,时间长了,王华新也开始把自己的集邮感受逐渐论述成文,从1979年开始,他就先后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其中重要论文有30多篇在把注意力放到世博会上之前,他已经出了好几本集邮方面的著作,包括:《工业革命220年》、《邮票列国志》、《苏区邮票邮史研究》、《苏维埃邮票知多少》、《二战邮票经典收藏》,其中一些还获得了亚洲大奖
其实,早在《圆梦》之前,王华新就出过一本《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名片》他告诉记者,之前看奥运会开幕式入场式的时候,每个国家代表队都会打着国旗,按照英文字母顺序进场,这给了他一个启发:“在世博会开幕之前,如果每天选用十几至二十枚国家的名片邮票,配上介绍这一国概况的文字说明,在报纸上一天刊登一个国家,直到世博会开幕,不是很好嘛”
从2009年11月12日这一期的《新民晚报》开始,王华新的梦想得以实现,每期B8半个彩版的篇幅刊出一个世博参展国家,一周五期这里面的邮票,都是王华新几十年来的收藏精品不少读者纷纷给他写信,有一位读者写道:“感谢你为我与上海世博会架桥铺路,让我收集到展览国家的概况,也满足了我的收集兴趣”2010年8月23日,王华新正式推出了《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名片》
而这本书,也促成了王华新和其他三位同仁的相识潘金华是上海静安区的一名党群工作者,他一直是王华新的粉丝,一次他直接找到了王华新,阐述了出这么一本书的想法,还引荐了刘晓东、刘法亮两位年轻人年轻人身上对世博的热情,让王华新十分振奋,四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出这么一本“最全最完美”的世博辞典
书终于出版,不免有人闲话,“想借世博东风,发点小财”但事实是,四个人自费100多万出的书,基本上得不到什么回报王华新对东方网记者说,通过这次出书的经历,最让他感动的,“是年轻人的精神境界,我之前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的年轻人,愿意为祖国不求回报的贡献”
邮票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