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回收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 场A1093包房
手 机:15210093958 汪先生
QQ:2586199133
邮箱:2586199133@qq.com
网址:http://www.58ybk.com
海兽葡萄镜(局部)
青瓷瑞兽脉枕
孙海芳 浙江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长,收藏越窑青瓷、铜镜和兵器约6000件。
“古越古为山水府,篁竹菁菁无啸聚。耕田凿井各有为,文物衣冠比邹鲁。”2500年历史的绍兴在藏家孙海芳的定义之下,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而他则是热衷于为这座“博物馆”收藏古越历史碎片的人之一。
见到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馆长孙海芳的时候他正与老友相谈甚欢,一口绍兴话。
“下海经商完全是为了"以商养藏"。”孙海芳这样告诉《东方早报(博客,微博)·艺术评论》记者。从学生时代就开始集邮的他似乎对收藏有着一股执念,到机关工作后开始收藏明清字画,“大约是1983年到1985年,那时候随便一幅很好的作品,都只要七八毛。老百姓都不敢藏这种东西,特别是经过"文革",很多这类东西都被红卫兵烧掉了,后来一些没烧掉的被退回来,老百姓仍是惴惴,想着还不如卖掉算了。”
1980年代绍兴地下出土了不少东西,种种契机之下孙海芳得以见到很多战国的越窑青瓷。青瓷原始制造的工艺和温润的釉色让孙海芳不禁感慨古代老百姓的智慧和制瓷水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越窑青瓷,先人做的器物居然如此精美,是我想像不到的。我记得第一件藏品就是战国的太阳工兽面双系大罐,棱线力度非常流畅。”至此陷入越地文物的收藏,一收就收了二十多年。
“那时候收瓷器比现在可容易多了,”孙海芳回忆当年收瓷器的经历,“很多被农民从地里无意间发现的瓷器,品相都相当好。但他们都不要这些东西,认为这是从墓里挖出来的晦气。所以往往给一包烟他们就很高兴了,至于东西,直接问他们要就行了。”慢慢地,孙海芳还接触到了一些铜镜和越国兵器,比起青瓷的温润,这些器物让他更感震撼,“仿佛看到祖先为保家卫国不断创造出新的武器,因而心生澎湃!”
日久,孙海芳便形成了以古越文物为核心主题的收藏越窑青瓷、会稽铜镜、越国兵器即百姓所说的“越地三宝”。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当刑警的工资根本不够满足他继续的收藏。因为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老百姓对文物有了新的认识,知道可以卖钱。“那个时候好点的铜镜已经卖到了5000-10000元,一些越窑青瓷罐有时也要卖到几千元,剑、戈也得2000、3000元一把。”以当时的物价来说这些都不是小数目。拿他收的第一件青瓷来说,当时被人转了几次手,他花了6000元才买下,“当时快要倾家荡产了。”孙海芳收藏的压力越来越大,但又不愿意就这么放弃,所以下决心还是下海闯一下,通过办企业“养”收藏。这一大胆的决定自是遭到了家人、朋友的一致反对,“大家都很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好的位置,包括我的领导也不同意。后来还是请我的老领导做了工作才说服我的领导批准我的离开。”1994年,孙海芳丢下公安机关的铁饭碗,下海创办企业。“90年代想进公安机关还是挺难的,所以当时在整个政府机关我是第一个。”
企业的收益为孙海芳的收藏提供了后盾,他不但有了明确的定位,也不断地完善整个收藏,使之走向精品化方向。对于真正喜爱的器物,他是从来不怕费周折的。2001年,孙海芳收了13件品相甚好的唐早期越窑青瓷俑,本以为这已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可有一天,一位朋友告诉孙海芳,他曾在一位香港文物商那儿看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东西。这对老孙打击可不小,难道那位文物商还有一部分没有卖给自己?到底是真是假?孙海芳当即通过朋友穿针引线联系到了那位香港文物商,表达了自己希望购回剩余部分瓷俑的意愿,可人家也不乐意忍痛割爱,孙海芳就以义晓之:“这套东西可以说是绍兴历史上的代表作品,它的根在绍兴,留在绍兴是最好的归宿。如果文物离开了根脉,就等同于失去了本身应有的价值。”同为藏友,那位香港文物商也表示十分理解,于是给孙海芳以承诺:“这半套瓷俑我要不就不卖,如果要卖一定卖给你!”2007年,筹备五年的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开馆在即,孙海芳再次联系他,希望务必割爱剩余的15件,让整套青瓷俑能够完整地呈现给世人。最终,孙海芳以500多万元的价格收回了这套难得的青瓷俑,“如果按照当时香港的价格,很可能要超过1000万,他给我500万已经是给我很大的面子了。”孙海芳道。在这套青瓷俑中,有迦陵频伽图腾,有将军王、文臣武官、内侍、歌妓、侍俑、乐俑、门卫俑、执法俑,更为奇特的是穿一身西服,腰悬匕首香囊的东洋使节俑,内政、外交一应俱全,堪称俑类之瑰宝,也为新开的博物馆增加了足够的分量。
说起自己的心头爱,孙海芳说允常戈是其中之一。允常是勾践的父亲,也是越国的开国君主。戈的胡部刻有“越王差徐以其吉金,铸其拱戟”十二个铭文,足见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戈的内尾用双线勾出篆书“王”字,更显皇家权威。允常戈世上仅存两件,另一件为澳门藏家所藏。
现今孙海芳的藏品数量已近6000件,博物馆在展的有1200多件,按青铜器、瓷器、金银玉石、铜镜四大主要门类分别展示于四层展厅。孙海芳告诉记者:“基本上我所收的藏品都与这片土地有关,在此基础上追求精、美。”他表示,这些藏品都是绍兴历史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财富是流水,而文化是永恒的,他希望为这片土地留下一点永恒的东西,使祖先创造的智慧结晶能够在今天不再被破坏。“90年代初,很多人在绍兴专收文物,收去后通过香港转去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美国。很幸运的是我们保存了一部分下来,留在这片土地上,让人们能留存这份有关历史的记忆。”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研究,虽然还有企业需要经营,不过在考虑之后慢慢静下心来研究。因为真正留下文化的不光是物,还需要有理论成果相辅。”关于秘色瓷、柴窑等学术上历来是谜的问题,相信在未来对孙海芳收藏的研究中我们或能寻得一些蛛丝马迹。
Q&A收藏十问
Q:你怎么走上收藏之路的?
A:兴趣。从中学收藏邮票开始。
Q:你记忆中最早的藏品是什么?
A:青瓷罐。
Q:你最喜欢的藏品是什么?
A:允常戈。
Q:你的“收藏之道”是什么?
A:以鉴为前提、收藏精品、广交朋友。
Q:藏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收藏?
A:朋友、拍卖行、中间人等途径。
Q:知道自己有多少藏品吗?
A:将近6000件。
Q:你觉得自己是收藏家吗?
A:称不上家,我只是收藏者、爱好者。
Q:你觉得收藏带给你的最大乐趣是什么?
A:为绍兴留下一点永恒的文化。
Q:收藏中遇到过赝品或挫折吗?
A:有过。
Q:有一天你能放弃你的藏品或捐出吗?
A:这份文化遗产最终归宿一定是社会。
邮票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