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

最新文章

联系我们

中国邮票回收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 场A1093包房

手 机:15210093958  汪先生

QQ:2586199133

邮箱:2586199133@qq.com

网址:http://www.58ybk.com

当前位置: 首页 » 邮票资讯 » 集邮的经济意识邮票资讯

集邮的经济意识

分类:邮票资讯 浏览:
纵观中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哪个时期改革的春风吹得最 劲,哪个时期的集邮文化和集邮经济就发展得愈快。中国改 革开放的18年,是中国集邮事业冲破“左”的禁锢和枷锁不 断发展的18年,是中国国民集邮文化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的 18年。中国邮票价格的10次调整,发生在这18年;中国集 邮的四度髙潮,涌现在这18年;中国集邮爱好者队伍由几万 人发展到千万大军,出现在这18年;中国邮市从无到有、从 小到大,起步发展于这18年;中国邮集占据世界邮坛一席之 地,得益于这18年;中国邮品步入世界,享誉全球,功归这 18 年。 , 改革,为中国集邮文化注入了‘力;改革,为中国邮市 的形成和发展催生护产#中国集邮文化的迅猛发展,中国邮 市的孕育成长,功在改革,希望也在改革。 中国集邮经济意识的觉醒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来,随着国家对邮票价格的先 后调整和邮市的初步发育形成,特别是受第三次集邮热冲击 波的影响,中国国民的集邮文化、经济意识已初步觉醒。1992 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和中共十四大对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论述,从理论上为中国集邮文化、经济的发展确 定了基本的框架。它作为一块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集邮经济 意识的全面觉醒。在这短短的5年时间内,中国的集邮文化 意识和市场意识,发生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巨大变化。 以办刊风格严谨稳重、绝不沾“铜臭味”著称的中国权 威集邮杂志《集邮》,1992年第6期首载《五大城市邮品成交价格参考表》,并加编者按。编者表白:“集邮离不开交换、购 买、出让邮品。本刊编辑部常收到读者要求刊登邮票市场价 格的来信,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说由于不了解行情,常 上当受骗。鉴于此,本刊每星期拟登出一些邮品的价格,以 供读者参考。”这个编者按,借读者之口,说了一些价格刊登 的理由,但还有点含含糊棚,吞吞吐吐。到1992年第7期发 表的《邮票市场的关键问题在于开放》一文,就来得痛快,干 脆提出:“要使法律对邮票市场有制约作用.关键是多开放几 处邮市,并且恢复曾经盛极一时,在国内外均有较大影响的 月坛邮票市场,把广大集邮者请回到邮票市场中来。”《集 邮》第8期更是来得明白,在篇首发表以集邮界解放思想为 主旨的评论员文章,提出了: “成天和邮票打交道的邮市、邮 商乃至整个集邮界,应不应该增强经济意识,按照商品经济 规律办事?”的大课题,彻底移开了多年来困扰集邮界的遮面 “琵琶”。对集邮经济的领悟,1992年7月1日创刊的《中国 集邮报》和由周报改为周二报的《集邮报》,显得比较轻松自 如。《中国集邮报》创刊伊始,就以《邮坛经纬》为专栏阵地, 研究探讨集邮文化经济问题。《集邮报》亦在2、3版的中缝 开辟《全国部分城市近期邮市邮品交换价格》专栏,轮回报 道邮品价格。 1992年6月28日,中国首次由国家组织的邮品拍卖会 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底价70多万元的135件淸代、民国、 解放区、新中国等邮品,有52件各易其主,成交额共125100 元。这次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是“文革”票《全国山河一片 红》,1枚,新上品,底价、成交价均为22000元。拍卖底价 最高的纪、特邮票全集(含无齿票、小型张〉,新上品38500元。6月29日,新华社以《我国首次由国家组织的邮品拍卖 会在京举行》为题,报导了邮品的价格和成交情况,《人民日 报》也作了登载。 在改革开放力度明显加大的背景下,京都邮市再度崛起。 1992年7月4日,封闭近3个月之久的月坛邮市重新开放。 在此之前,北京宣武区邮市喜迁新址,鼓楼邮市也已进入筹 划之中。 中国邮票的发行机构^中国邮票总公司,1992年10 月下旬,在北京宣武区宣武艺园丁香书院开办邮品信托部,并 聘请众多集邮权威人士为颐问。与此同时,全国各大、中城 市集邮公司“官办”的邮品交易市场也在紧锣密鼓中先后登 台亮相,摆开了国有、集体、私营3家同台参与邮品市场流 通的架势。 1992年10月8日在北京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邮票工作会 议,提出新的套路:发行1年以上的纪特邮票全面放开价格; 邮电部放权,省、自治区、直辖市邮票公司可进口外票及出 口有中国地方特色的邮品;“巩固大中城市、开拓县乡市场”、 “八五”期间,大中城市的邮电支局力争达到70“以上开办集 邮业务。县邮电局除西藏外都开办集邮业务。乡镇邮电支局 要有30^以上开办集邮业务。全国集邮网点达到几千个以 上;提高票品质量转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官商作风,树 立和强化“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 1992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第5 版发表署名文章《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正式为文化经济正名, 为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吶喊。 与此同时,中国的不少集邮者再也不为“以邮养邮” “集邮防老” “集邮保值、增值”而害羞了0他们在注重邮品的美 学鉴赏价值和研究的同时,也关注起邮票的经济价值和文物 价值来了,据有人统计,在全国1000多万集邮者中,有40乂 左右的人集邮是为了保值。4乂左右的人是为孩子集邮。据对 10名集邮与不集邮的学生2年综合观察,得出的初步结论 是,集邮的比不集邮的见识多,思考、理解问题的能力强。 邮票回收
http://www.58ybk.co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