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回收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黄寺大街23号邮币卡市 场A1093包房
手 机:15210093958 汪先生
QQ:2586199133
邮箱:2586199133@qq.com
网址:http://www.58ybk.com
J173“科学家”邮票的错误种种
1. 胶面印:在全套4枚邮票中,都出现过胶面印。其中以4-2张钰哲胶面印居多,4-3侯德榜次之,4-1林巧稚、4-4丁颖最为少见。
2. 齿孔移位:4-1林巧稚票从邮局流出相当多的破版。有关人士分析:这并非邮局有意撕破,因为在破版中发现个别齿孔严重移位,可能是该票在打孔过程中因机械故障产生齿孔移位,检验出厂时撕去不合格的那一部分造成的。
3. 拼音错误:4-2张钰哲邮票图案的左上方有一横行小字,即:张【(2051chang)。1928年11月22日冬,张钰哲发现一颗编号为1125的小行星,命名为“中华”号。这是中国人发现并命名的第一颗小行星。张钰哲在天文观测研究方面的成果,享誉国际天文界。国际科学界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1978年,《国际小行星通报》宣布:把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编号为2051的小行星命名为“zhang”(张)。这就是该枚邮票左上方一行小字的含义,但是却写成了”chang”(倡)。
4. 刷色变异:在J173“科学家”全套4枚邮票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刷色变异,有的还相当明显。 J173“科学家”(4-3)侯德榜一票出现的多处错误
1. 化学符号印错:人物头像背景图案是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流程图,以示侯德榜先生对世界制碱工艺的额巨大贡献。流程图左下方的圆圈代表无机物二氧化碳(CO2)气罐,邮票上错印成有机碳烯(CH2)。
2.把化学方程式写成化学反应式:在人物头像背景图案的下方标有两个化学方程式,第二个应该写做是“化学方程式”但邮票上错写成“化学反应式”。因为方程式中的“NaHCO3”(碳酸氢钠)前面已有系数2,表示这个化学方程式已经经过配平,其方程式符号“→”应该改为方程式符号“=”。邮票中化学方程式已配平但未用“=”而用了“→”符号,显然是犯了化学语言上的错误。
3. 加热符号“△”标注错误:反映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必须把外界条件的符号正确表示出来。第二个方程式的条件是“煅烧”,应该把煅烧符号“△”标注改为“=”符号的上方,写在“→”下方是不对的。
4. 漏标“↑”和“↓”符号:第一个方程式中因为碳酸氢钠在溶液中的额溶解度较小,是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应作为沉淀看待,应标上“↓”符号;第二个方程式是碳酸氢钠在煅烧条件下分解,其产出物“CO2”和“H2O”均为气态,都应标上“↑”符号。这些符号在化学式中是不能缺少和省略的。 以上几种错误是在每枚“侯德榜”邮票中都存在的,在此版邮票中还单独存在着两种与众不同的错误。
1. 整版中第37枚邮票加粗线:在此版邮票第37号位置的一枚邮票的流程图连线中出现1mm长度的加粗线,其他49枚邮票该位置均没有此现象,有人称此枚邮票为小“错中错”侯德榜。
2. 整版中第47枚邮票缺“+”号:第47枚邮票的第一个化学方程式中,生成“NaHCO3”和“NH4Cl”之间缺少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符号,形成错中错(这个错误及加粗线票是其他48枚邮票所没有的)。和第37枚邮票的小“错中错”相比,有人把这枚缺“+”号侯德榜称做大“错中错”。 侯德榜错票系列的历史最高价格: 四方连价格为500元/个,版票为800元/版,其中存世量更为稀少的不通齿版票价格为1200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