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激起千层浪 一百年“方寸”份外香——环绕“红印花”邮花的八问八答
寻访者:《中国集邮报》总编辑 老蔡被寻访者:全国集邮联副会长兼受雇为上级处理事务的人长 刘佳维 一问:您的《丁劲松:“红印花”邮花的传授继承人》一文在《中国集邮报》刊发后,编辑部接到不少读者的来电、来书,大家对丁劲松的“红印花”情结以及他集邮热爱自己的国家、尽力照顾珍邮的神魂表达赞赏。同时,期望理解“红印花”邮花的知识、信息、趣闻、故事的人一下多了起来。您能不可以再写一点文章,更多地绍介一下子有关事情状况?答:让我写这方面的专门文章很难,因我不知从何着手。是普及知识?仍然深化考求?读者、集邮者的水平各不一,并且申说白相关问题并非一日之功,也不是靠几篇文章就能解决的。“红印花”邮花是中国古典邮花中的一种,与清代大龙、虬龙、慈禧等邮花并驾齐驱。某种程度上,“红印花”知名度更高,声望名誉更大,价夜里值班极其昂贵。要理解“红印花”,首先要理解历史,尤其是与邮政、邮花有关的历史。“红印花”诞生在一百积年前。我国最早是清代海关试办邮政,发行了“大龙”、“虬龙”邮花,“慈禧生日” 记念邮花。“红印花”加盖邮花与“虬龙”改值、“慈禧生日”改值邮花同样,归属清代国度邮政兴办开始的一段时间发行的。在这以后发行的“蟠龙”、“飞雁”、“宣统”等邮花,则归属“大清邮政”官方正式发行的邮花。以上所说,就将清代邮政分成三个阶段。而“红印花”正是清代海关邮政向国度试办邮政过渡,没有正式设立国度邮政之前,继往开来一段时间的产物,所以才会有“改值”、“加盖”、“暂作”的显露出来。在这种特别背景下萌生的“红印花”加盖邮花,运用时间不久,发行数目半大,却有人们为的元素在内,因为这个“红印花”面世后一直深受青眼,几代人对它孳孳以求。二问:说话时的这一年正值“红印花”加盖邮花诞生115周年。刚刚,您谈到达“红印花”加盖邮花,那末能简单地绍介一下子“红印花”邮花的品类吗?答:1896年,“红印花”原票问世。1897年,“红印花”加盖邮花发行。100积年就这样过去了,“红印花”的收集保藏者、研讨者、考求者经历多次了几代人。“红印花”原票,本意是为了避免不合法商旅瞒报作弊,用于贴在海关报关凭单上作为收费凭据的,因遭受不赞成而未实行。因为这个,“红印花”原票固然印制了上一百万枚,可作为原票从未卖出过。据考据,“红印花”原票仅流出53枚,因留存在世间少,成作难寻找的珍品。在“红印花”原票的基础上,经过“加盖”的邮花又有多种区别,而原票有不一样齿孔,很多文献的绍介有14度、15度和14度、14.5度的混合齿孔,还有笼统地称为12度至16度;加盖票按顺着次序和不一样面值品类又有当壹分、小贰分、大贰分、小肆分、大肆分、小壹圆、大壹圆、当伍圆等多种;按“红印花”邮花的销票邮戳儿分,又有伏羲八卦戳、海关刻有年月日的戳子、帝国刻有年月日的戳子、大圆刻有年月日的戳子、首日销印、早期销戳,还有生僻邮戳儿等;假如接合运用的汇银凭单、在各种封片上的贴用以及不一样资费、不一样地域、地名等因素,有关研讨和考据的内部实质意义更加浩博。三问:您这么一讲,真是给读者们供给了很多专门信息、专业知识,能引第一次打更多人的兴致与关心注视,您一定查阅了数量多参照文献吧?答:我所谓这些个,只是“红印花”知识的“冰山”一角。在这方面,作者能够查阅的文献,大约有500万字。我手中有1976年黄光诚所著的《红印花小壹圆票留存在世间考图鉴》,这本书是由菲律宾马尼拉出版的。黄光诚是旅菲闻名集邮家、邮学家,1905年生于福建晋江,10岁时移居菲律宾,16岁又回国读中学,后在菲律宾读大学。他多年以前曾加入中华邮花会、新光邮花会,曾任菲律宾侨民邮学会头任理事长、《菲华邮刊》主编等职。吴乐园编写的《红印花加盖邮花专集》也十分关紧,16开本,1983年出版。我看见最详实、最权威的文献是由台湾邮政和集邮人士编辑的《红印花邮花》。这部著作厚重、完整,更有涵养。1984年十月出版的上编就达317页,50万字(包括图片)。而1987年五月出版的《红印花邮花》下编,我觉得更精彩,绍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内部实质意义多达1007页,上一百万字(含图片)。四问:许多人将环绕中国古典文学出名著作《红楼梦》的研讨称为“红学”。在集邮界,也有人将“红印花”研讨称做“红学”,您能谈谈此“红学”的进展事情状况吗?答:在集邮界,环绕“红印花”邮花也有专门的“红学”研讨,一样炎热门儿,早在几十年初就与《红楼梦》的“红学”研讨等量齐观了。与作者相知、相识的一批祖国大陆地区、港、澳、台的集邮家以及一点“洋血”老外对此都滚热衷。仅本人记忆和所能见到并经过有关文献能够提及的上下团结事情、历史事实就有不少,但这处提到的人肯定会有漏下的,假如有不周到和没提到的还请读者和邮友见谅,更热烈欢迎加盟研究,深化考求,进一步补给。如参加编写《红印花邮花》这部关紧文献的,就有张敏生、黄建斌、朱守一、沈嘉济,林文琰、李镜禹、陈兆汉、潘鉴良等多位闻名集邮家,面前提到的黄光诚也参加那里面。它们既然书的编委,又是有关票品(图片)的供给者、收集保藏人。1992年六月,陈博舟编印了黄光诚的遗著《海关红印花原票传流图考》,该书是研讨“红印花”原票、齿孔、子模特点标志的关紧文献。张敏生的巨著《红印花邮投票选举粹》1994年出版。笔者集30积年的浩博收集保藏和研讨成果,沿袭FIP邮展规则文章体例编著此书。1996年,他又出版《中国1897年之改值邮花——暂作洋银邮花加盖格式之衍变》一书。他还将编写的2003年典藏版《红印花邮花暨民初四珍》精装图册馈送集邮朋友,他在扉页上留言:“以邮会友,天际海阔无国界。”2003年,台湾“中华集邮会”老会长华裕宽编写出版了《红印花封片简执据留存在世间考》,分上、下两册,总计752页,大16开本,精装铜版彩色印刷。编辑顾问和编委人员阵容坚强雄厚,都是闻名集邮辩论名实问题的派别。新会长何辉庆教授以《红印花缤纷舞 封片远近儿传》为题作序。文中说,中国人心爱红色,红色代表大吉大利,这种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连带要得“红印花”票也广受邮人喜欢。他高度赞扬了上一任会长深化研讨邮学的神魂。老集邮家张敏生、俞兆年、唐存政、朱焕钧等也都为此书作序、撰文、赞助。这本书编入了600余件“红印花”票有关封、片、简、执据等宝贵邮品,吸纳了海里外很多集邮家供给的典藏图片。闻名集邮家陆游夫妻也对该书的出版给与莫大的帮忙。五问:您上头举例绍介了一点研讨“红印花”邮花的集邮家,台湾、香港的集邮家占多数,祖国大陆地区的集邮家提及较少,能不可以再绍介一下子祖国大陆地区的有关研讨事情状况?答:面前我说了,对“红印花”的收集保藏研讨经历多次了几代人,人们沉迷不醒、锲而不舍。老一代的集邮家们既收集保藏又研讨,一个跟着一个留下传授继承有序的历史资料和票品实物,有点还没有报酬的捐输给国度。20百年三四十时代的老邮刊、邮报上,相关内部实质意义众多,都有据可查、可考。改革开放后,随着集邮事业的蓬勃,有关文献又渐渐多起来。全国集邮联第1届副会长、老集邮家马任全,1947年编写出版的《国邮图鉴》中就绍介了“红印花”不一样的加盖暂作邮花,书中印有20多枚图谱,并逐枚绍介他们的差别。留存在世间仅1枚的“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在近50年中曾九易其主、两度外流。1944年,马老重金购得,典藏十几年。1956年,马老仍然决然地将这枚国宝珍邮连同其它宝贵邮花总计6167枚,所有捐输给国度。老一代集邮家姜治方捐输给国度的邮花中,一样有“红印花”。夏衍先生是当年文化部的老上层,是闻名文学、电影、 诗剧作家,文艺述评家,移译家,工作外的集体活动家,1991年捐输给国度的珍邮中,仅“红印花”加盖邮花就有146枚。中国邮花博物馆典藏的一部《红印花专集》是老集邮家王纪泽1965年捐输的。这部专集1957年七月被选送加入莫斯科世界小伙子联欢节时期举行的国际邮展,荣获银奖,为中国集邮家争得了光荣的名誉。周今觉有“邮王”的赞美的称呼,他当年斥巨资购得“红印花小字当壹圆四方里连”的传奇故事,交口称誉,这处就不展开说了。“红印花四宝”的人称就是他提出的。为记念老一代集邮家张庚伯诞辰一百年,2003年,张庚伯的四子张盛裕在集邮界人士的帮忙下,出版了《张庚伯文集》,全书洋洋50万字,牵涉到“红印花”的内部实质意义有不少。老一代集邮家叶季戎一直生存在四川,可他集邮交友、交流处处海里外。1995年,他的《邮海话沧桑》一书出版,收录了《忆赫崇佩兄兼述藏红印花小四分当五元》、《竞购红印花大一分全格票》等叙述分析“红印花”的文章。另有几位已故并为大家清楚知道的集邮家,也对“红印花”独有情钟。如杨耀增曾谈过对所说的“红印花大肆分复盖票”真伪的看法;张文光在20百年80时代初写过《红印花杂谈》和《红印花加盖票应分A、B型》等文章;赵善长早在20百年30时代就在《甲戌邮刊》上刊发《红印花小二分变体之大略叙述》一文,从这以后,我看见他于1985年、1986年和1990先后在《常州集邮》、《江苏集邮》和新加坡《狮城邮苑》上刊发相关“红印花”方面的文章,刊发文章的时间跨度长达60年。现已过九旬的赵人龙先生专门编撰《红印花小壹圆四方里连的脱离实际的事》一文,谈到红印花加盖票为何喜人、小字当壹圆出世的传闻、四方里连的显露出来、四方里连怎么样进入了周今觉的邮集、四方里连几度易手的过程、四方里连的“庐山真脸面”、冒名品和伪品等,讲评了许多人广泛关心注视的故事。他还编撰过《读〈红印花大字壹圆邮花漫谈〉续貂》等文章。赵老的追随者华超,前些年以《赵人龙:红印花情愫》为题,绍介赵老50积年研讨“红
邮票回收印花”的主要体会。据华超绍介,赵老写过的相关“红印花”的文章达150余篇。原本籍贯浙江青田,现客居法国的集邮家留伯仙编写了《红印花邮花加盖铜模解说》、《红印花加盖票古封录》两本书。十年初,我刊发《华邮归故里 集邮热爱自己的国家情》一文,绍介过留伯仙先生,况且代他邀约当初的全国集邮联会长刘平源为《红印花加盖票古封录》一书题写书名。近几年,江西年青的集邮者邹小亮编写了《红印花邮花张号留存在世间考》、《红印花邮花文献引得》两本书。赵强、刘源等也编撰过有关文章。由此可见,“红印花”研讨后继有人,这是十分令人高兴的。六问:看来,您掌握的有关事情状况真不少,也可称为“红学”方面的资深专家了。您是否能再引荐一点集邮者比较容易查阅到的卷帙呢?答:称“红学”资深专家,我实不敢当。对于“红印花”,我只能说个约略或大概,仍然比较宏观的,真要细究起来,写个“百问百答”也是有内部实质意义的。想的起来2005年,我曾写过《绿衣使节与绿衣媒婆》一文,从微观角度,具体解读“红印花”有关邮花。20积年来,牵涉到“红印花”的普及读物和专业工具书出版了不少。百姓邮电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邮花大图典》、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邮花博物馆藏品集》、北京燕山出版社《中国邮花全集》等大型工具书,那里面“清代卷”或“清代局部”中都有“红印花”的图文绍介。全国集邮联编辑的《中国集邮大词典》、中国邮政文史核心编辑的《中国近期集邮文献集成》中都有“红印花”的有关词目日文章。集邮知识普及读物媒介绍“红印花”的就更多了,不胜穷举。如李英杰编写的《守值珍邮》、《中国珍邮》有多种版本,戴其晓编写的《中国珍邮词典》等。《世界珍邮》等书中也有有关内部实质意义。1994年,科普出版社出版《中国珍邮》,封面用8枚“红印花”珍邮的彩图扮饰,绍介了“红印花”加盖、改值、暂作的珍邮近20种,该书再版多次,一次追加印数达四五万册,本人即有1994年和1997年两个版本。七问:额外,各大竞拍企业每期的邮品竞拍目次上都能见到“红印花”和行情估价。“红印花”也在很多文艺作品中亮相,您能绍介一下子吗?答:你说得对,我所能见到的海里外竞拍企业的邮品竞拍目次中都有这局部内部实质意义。你也注意到达,“红印花”已变成文学创
邮票收购编、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选题,诞娩出很多作品。1987年,三秦出版社出版长篇传奇小说《绿衣媒婆》,笔者汪剑光,讲评的是环绕抢夺国宝珍邮“红印花”,主人翁甘氏三姊妹与邮魔王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绿衣媒婆”是“红印花”亲族中的一款珍品,它是“小字二分绿颜色加盖票”的俗称。一样以《绿衣媒婆》为题,全国集邮联副受雇为上级处理事务的人长刘建辉命笔编著电流通过视剧戏剧作品,该电视蝉联剧曾在中央媒体热播,为1999年我国首次举行世界邮展助兴,遭受广大看客尤其是集邮喜好者的热烈欢迎。山东烟台作家强壮有力,以《红印花》为书名,创编过一部22.5万字的小说,于199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讲评了一位邮王的传奇故事,但跟历史上的“红印花”邮花没有多大关系。小说中提到的邮花,多以新中国近期邮花为主,以“红印花”为题是为了吸引读者眼珠子。八问:环绕“红印花”真有说不完的话题。对于“红印花”知识的广泛散布、普及与研讨,您还有哪一些好的提议?答:环绕“红印花”邮花,我国台湾地区从2004年起每年专门举行专题讲座,主讲人是老集邮家朱焕钧。据我理解,首次讲座的标题是《红印花邮花张号之研究讨论》,2005年的讲座标题为《红印花大字壹圆邮花漫谈》,2006年是《红印花大贰分邮花综论》……2010年讲的是《红印花小贰分邮花十年回溯》,2011年为《红印花小壹圆票近二十年流转录》。朱焕钧是老一代集邮家李弗如的乘龙快婿,现在虽年近八旬,但执著集邮始末如一。李弗如是早期中华邮花会会员,参加兴办新光邮花会、甲戌邮花会、成都邮花会。抗日战争和争取解放而进行的战争一段时间,李弗如一直在成都,开邮社、出邮刊、著邮书,领有“红印花小字当壹圆”等珍邮。朱焕钧蝉联七八年的演说文稿、图文均发表在台湾“中华集邮会”每年出版的《年份邮学演说集》的会刊中。这么的作法是十分可取的。“珍视邮史精华,进展祖国邮学”,这是全国集邮联首任名声会长朱学范1988年的题文。集邮要与时俱进,而理解历史是要为事实服务,从其中获得学习和吸收。邮海浩瀚,到处寻找金玉,其乐没有穷尽,获益增识,促出发前进展。为推动文化的大蓬勃、大进展,集邮者应当作出应有的贡献。
http://www.52ybk.com